從“河出昆侖”到“昆侖史詩”,激活昆侖文化是一個大命題
新華社記者 白瑪央措
巍巍昆侖,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著“萬山之祖”的重要地位。發源于先秦時期青海、新疆等地的昆侖文化,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傳統宇宙觀、天下觀、道德觀、地理觀的形成與發展,深深沉潛到歷代先賢、文人墨客的集體無意識層面。
然而,相比于其他山岳文化,昆侖文化的研究深度、宣傳力度等尚顯不足。昆侖是一個宏大的文化意象,在當代激活昆侖文化,是一個大命題。完成這項艱巨的文化工程,需多方參與、協同推進,提煉出昆侖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并加以傳承傳播和轉化應用。
歷史上的“河出昆侖”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看來,昆侖山系是中國早期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昆侖文化輻射地域寬廣,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符號。
昆侖是國家文化的內涵表達和地理符號表達?!妒酚洝ご笸鹆袀鳌酚涊d:“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蔽仔氯A認為,在2000多年前,漢武帝確定“昆侖山、黃河河源在西域”,充分表明西域山河對古代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古代中國對絲綢之路的重視。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同德認為,昆侖文化象征著中華民族博大包容、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富于創造的精神力量,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可以說,昆侖文化與中國古代各少數民族不斷匯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與中華民族同源記憶息息相關?!鼻嗪J≌瓍⑹轮x佐表示,“中華民族沿山系水系繁衍生息,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從山系水系起源,將來的文明與進步也要在山系水系的生態治理和文化研究中發揚光大?!?/p>
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昆侖山區 郝昭 攝
多元文化中的昆侖意象
從屈原“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的精神寄托,到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慷慨悲壯;從李白“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的激昂情懷,再到蘇軾筆下“活活何人見混茫,昆侖氣脈本來黃”的豪放曠達……“昆侖作為一個宏大文化意象,早就深深沉潛到歷代先賢、文人墨客的集體無意識層面,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審美意象?!鼻嗪J∩鐣茖W院副院長鄂崇榮表示。
對昆侖文化做出全面、準確、科學的定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學術總括工作。古代文獻記載昆侖最早的是《山海經》,后來根據《史記》記載,漢武帝在命名疆域時,將西方一座據說是河水所出的大山稱為昆侖山。有學者認為,漢武帝為神話中的昆侖賦予了文化和地理意義。
昆侖山是亞洲中部的龐大山系,橫貫新疆與西藏之間,向東延入青海西部,抵四川西北部,全長約2500公里。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龍仁青介紹:“昆侖山龐大山系中的一座座山脈,它們的名字來自10個以上不同民族語言。昆侖大地,歷來便是多民族世居、來往的地方?!?/p>
龍仁青說,昆侖山系輻射民族眾多,文化多元,不同文化間不斷碰撞與融合。比如,青海湖在藏語中被稱為赤秀嘉姆,意為“萬羽王母”,此說與《山海經》中描述的西王母極為相似:蓬發戴勝。蓬發,當是身披長發;戴勝,則被認為是鳥羽冠狀的頭飾。
藏北高原昆侖山中部地區的木孜塔格峰 王鵬 攝
當代視角下的昆侖史詩
進入新時代,如何提煉展示昆侖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為古老神話中的昆侖賦予新的生命力?這是一個題旨相當宏大的重大課題。
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曾在青海工作9年,牽頭組織過多屆“昆侖神話與世界創世神話國際學術論壇”,旨在面向世界不同文明對話交流,重新詮釋昆侖神話?!斑@是一個大題目,是圍繞昆侖文化研究民族關系,研究各民族交融交往的重要工作,最重要的是不能中斷?!奔荫R加說。
專家認為,昆侖文化的內涵挖掘得還不夠,可考慮將昆侖文化研究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加強各地本土歷史、考古遺跡等發掘研究,為昆侖文化研究增添更多考古實證。
目前,國內尚沒有出現可以代表昆侖文化或昆侖精神的具象化旅游目的地。鄂崇榮表示,應跳出地域局限看昆侖,加強區域協作,共同搭建起全國性紀念、研究昆侖文化的聯盟平臺,輪流舉辦活動,實現各地共同發掘和傳承昆侖文化,共同打造昆侖文化品牌。
劉同德建議,設立昆侖國家文化公園,并出臺建設保護規劃,以系統思維對眾多分散的文化資源進行空間整合,實施分區化管理。
散落在民間的眾多神話史詩,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在全新視聽語言和電影特效技術加持下,神話史詩中的中華傳統文化與精神內涵得以呈現,這給昆侖文化傳播帶來啟示。
“推進昆侖文化數字化,使其進入人心、融入產業?!倍醭鐦s說,可以將昆侖神話中“盤古開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久遠的神話故事,與影視產業深度融合,通過“飛地經濟”等形式,打造昆侖文化產業。